西安市产业研究——航空产业

来源:上海仁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20-12-14

西安市产业研究——航空产业


导读:

       近年来,西安市将航空产业作为龙头产业、硬科技产业、军民融合产业来抓,依托优势,抢抓机遇,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航空产业的部署要求,促进航空产业生态圈加快建设,航空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西安航空产业产值达5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本篇,仁略咨询将从发展现状、政策支持、发展问题和发展方向四个方面来研究西安市九大硬科技产业之一——航空产业。






  1. 一.西安航空产业发展现状

       航空产业体系比较完善。西安已形成了集飞机研究设计、试验试飞、生产制造、产品支援、综合保障及教育培训为一体的航空产业体系,航空产业链条比较完善。研制生产了“轰六”、“运七”、“飞豹”、“新舟60”、预警机等30多种型号飞机,承担了我国先进歼击机、歼轰机及大运、大客、舰船等动力装置的核心机制造、整机总装总试任务。叶片精锻、盘、轴、燃油喷嘴加工等制造能力位居国内第一,整体叶盘/整体叶环、单晶涡轮叶片等新结构和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实现了新突破,航空发动机精锻叶片、中央传动齿箱机械加工、涡轮叶片机械加工等领域实现了智能制造的目标。拥有全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国唯一的大中型飞机设计研究院(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全国唯一的飞行试验研究鉴定中心(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此外,还有中国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庆安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公司等航空单位304家,其中:国有企业18家、国有科研院所16家、航空相关院校19家、民营航空企业251家,涉及航空计算机、航空发动机、飞机起落架、飞行数据采集记录系统、机载设备、飞机强度试验等领域研发制造。


       航空产业集群效益明显。目前,西安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航空制造为主导产业的阎良航空产业集群、以航空维修和航空物流为主的西安临空经济产业集群。阎良航空基地按照“龙头带动,专业分工,集群构建”的产业培育思路,立足航空特色,在新舟系列支线飞机和大型运输机等整机制造项目的带动下,聚集了一批飞机制造、航空专用装备、航空维修、通航运营、航空培训以及航空旅游博览等项目,初步构建了以飞机制造为龙头的航空产业集群。西安临空经济区发展迅速,2017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共开通国内外通航点198个,国内机场覆盖率65%,西北区域覆盖率80%以上,国内航线通达性以及快线数量居全国第二;国际方面,初步形成了连接亚、欧、美、澳、非五大洲21个国家46个城市的国际航线网络;东航、南航、海航、法国赛峰、普洛斯、韵达、圆通等著名航空维修、物流类企业入住空港新城,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迅速。以航空基地为代表,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及示范区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通航产业“西安模式”已迈入2.0阶段。一是通用航空体系不断完善。阎良航空基地已聚集150家通用航空相关企业,涉及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零部件制造、机载设备及专用设备研制、飞行培训、航空维修及培训、通航会展、机场管理、航空旅游、工农业作业飞行、警务飞行等业务,拥有通航飞机120架,输出各类飞行人才4000余人,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企业累计飞行近7万小时、30万架次,占西北地区(不含新疆)飞行量的80%以上,接待地面游客3.7万人次,飞行体验3万人次。二是平台建设效益突显。搭建了会展平台,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2017年西安通航大会上,有35个项目顺利签约,签约总额364.3亿元。《西安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方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标志着西安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各项工作全面启动。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组织领导保障有力。省政府成立了陕西省航空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西安市成立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二是重视招商引资。按照突击重大项目、突围瓶颈短板、突破常规速度的思路,借助西洽会、通用航空大会等平台,推动新舟700飞机项目、海航现代物流集团项目、维修训练模拟器及航电系统仿真设备项目、飞机座舱仿真及模拟器教员台系统开发项目、钛合金航空零部件3D增材制造及精密加工项目、航空树脂模具制造项目等多个航空相关项目落户空港新城、阎良航空基地等区域。三是投融资平台得到改善。设立了西安渭北工业区航空工业组团基金,探索航空融资租赁等业务。四是重视人才引进。为推动航空产业发展,陕西省出台了《陕西省航空产业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西咸新区、高新区等开发区纷纷出台各类政策,对引进的各类人才在安家补助、生活津贴、事业资助等方面做了详细安排。







  1. 二.西安航空产业政策支持










三、西安航空产业发展问题


       在充分了解到西安航空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航空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


       1.体制障碍明显,条块分割造成合作较难。条块分割严重主要表现在中央直属企业多、军工企业多,企业部属、省属等不同。“民参军”通道尚未完全打通,民营企业难以进入航空产业市场,成为军工单位的配套企业;军工企业“军转民”动力尚显不足,最终导致企业之间合作较难,严重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


       2.产学研体系脱节,工艺技术研发能力低。西安虽然具备像西工大、交大、西电等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但是产、学、研介入核心产业集群的合作机制尚未真正有效运作,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在工艺研发方面,缺少相应的研发平台、专业研究人员和专用装备支撑,先进制造技术储备偏少,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3.生产装备受制于人,亟待得到突破。国产大飞机研发具有体系化的特征,对其上下游相关配套、技术工艺装备等方面要求十分严格,西安航空研制装备欠缺,高端生产设备与关键功能部件生产设备依赖进口。因此,生产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亟待得到破解。


       4.国际合作水平低,转包业务层次低。世界航空工业呈现主机企业、分包商和设备供应商、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三个产业层次,目前全世界众多航空企业都成为了波音或者空客的供应商。但是,西安市零部件组装企业大部分还处在二层或者三层水平,许多企业属于来料加工企业,特别是在航空制造的参与度、技术复杂度等方面,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差距较大。


       5.民品基础偏弱。西安长期以来一直主要从事军用航空产品的生产研发,在民用航空产品生产研发方面经验少、基础薄,市场占有率低下,对产业发展极为不利。







  1. 三.西安市航空产业发展方向

  1.        航空制造发展任务按照“整机先行、带动配套、集群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整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制造、航空零部件制造、无人机及应用、航空新材料制造”五大百亿产业打造工程。至2021年,航空制造业总产值将达到800亿元以上,增加值达到240亿元以上。

(一)航空服务业发展任务


       把航空服务业作为航空制造产业链上下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进和培育,补短板、创品牌,构建“维修、培训、物流、旅游、中介”的航空全产业价值链条。目标是到2021年,全市航空服务业产值达200亿元。


(二)航空基础配套发展任务


1.航空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将启动三期扩建工程,新建3条跑道、东航站楼和交通换乘中心,扩建东、西货运区。力争到2030年,旅客吞吐量79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59.5万架次。


2.航空产业聚集区


       结合现有产业布局,形成中航工业园、通用航空园、航空综合保税区、航空创新创业园四个产业承载园区。


       加快西安临空经济产业聚集区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临空经济示范区、推动经开区出口加工区航空转包产业聚集区发展。依托经开区出口加工区西航莱特、庆安航空、商泰机械、赛威短舱、鹰之航、沃迈特航材、安泰叶片、西罗涡轮等多家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发动机叶片等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零部件生产加工,推动加工区企业继续与美国GE公司、英国RR公司、加拿大普惠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发展关键零部件生产转包业务,打造西部航空产业链条最完备、产业集群优势最显著的外向型航空产业发展平台。


       推动航天基地通航产业聚集区突破发展。重点发展贝尔直升机、无人机等航空器,逐步完善低空旅游交通、低空观光、娱乐飞行体验、地面静态体验及空中旅游与陆上旅游组合的立体化体验等业态,建设面向全国的通航运营服务中心。


       形成富阎航空产业聚集区。依托富平通用机场,坚持与周边功能板块产业互补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阎良航空产业研发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航空制造、航空电子、航空旅游、航空维修、飞行培训等航空产业。积极发展以无人机研发生产、无人机物流、无人机表演为重点的通航产业。依托民机项目,做强民用大飞机,吸引配套企业入驻,延伸民机生产产业链;依托航空大世界项目,全力打造集航空展览展示、航空体验游览为主体的航空旅游文化展示区。聚合省内外国防军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力量,引导军民融合项目落户,合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实现以园为媒、融合发展,以园促产、产城融合,推动富阎经济快速崛起,打造区域合作新典范。


3.航空小镇


       按照3A级景区的建设标准,建成蓝田通航小镇、航天基地空天特色小镇等5个以上特色化、差异化错位发展的航空特色小镇。


后续,仁略咨询将从发展现状、政策支持、发展问题和发展方向四个方面来研究西安市9大硬科技产业之一——航天产业。


返回列表